让社区群众悦享生活
让社区群众悦享生活
让社区群众悦享生活
五月二十八日,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街道柿树沟社区党委副(fù)书记和彩梅(右一)与网格员毛云侠(左一)向群众宣传安全知识(zhīshí)。
本报记者 屈荔鹏文/图(tú)
矛盾纠纷化解率达(lǜdá)99.2%,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;老旧小区(xiǎoqū)焕新,背街小巷变身网红打卡地……
铜川市王益区(wángyìqū)构建以党建为引领,以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、信息化支撑为平台,以网格联建、治安联防、矛盾联调、服务联动、新风联树为(liánshùwèi)举措(jǔcuò)的(de)“一引三化、五联共治”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,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荣获2024年度“全省平安区”称号(chēnghào)。
“刘叔,天然气用着还顺手(shùnshǒu)不?再帮您检查一下管道。”5月28日上午,在王益区(wángyìqū)王家河街道柿树沟社区,网格员毛云侠来到居民刘守朝家(cháojiā)回访。
之前,在(zài)入户走访时(shí),毛云侠得知刘守朝家有安装天然气的需求,就将这件事记在“民情台账”上,并上报社区协调相关部门为(wèi)他解决了问题。
“建立‘民情台账(táizhàng)’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(pàn)问题(wèntí),化解邻里矛盾纠纷,这是柿树沟社区网格员的日常工作(gōngzuò)。”柿树沟社区党委书记贺占宁说,“我们着力构建党建引领、社区联动、多方参与、互联互动的社区治理格局,探索‘部门联调、网格微调、法律促调、平台智调、善治心(shànzhìxīn)调’的‘五调工作法’就地化解矛盾纠纷。”
柿树沟社区多方联动,设立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室、“和为贵”工作室、心理咨询室、公共服务窗口。截至去年底,社区矛盾化解率达(lǜdá)100%,为群众解决道路维修(wéixiū)、困难救助等(děng)实事100余件,居民满意度(mǎnyìdù)达99%。
“去年(qùnián),王益区通过‘民生事项上门(shàngmén)办、困难救助上门帮(bāng)、特殊群体上门管’的服务(fúwù)方式,帮助特殊群体解决问题90余次,发放连心卡3万余张,收集(shōují)群众心愿1436条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3件,用实际行动在小网格中绘制暖心画卷。”王益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左程娟说。
走进王益区红旗(hóngqí)街街道红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红旗党建(dǎngjiàn)引领共治可视化平台、红旗社区网格数字沙盘格外醒目,辖区地形、主要(zhǔyào)单位、人员构成一目了然。
“这是(zhèshì)我们社区的‘最强大脑’,能通过数据汇聚、分析、研判,实现精准化(huà)、智能化社区治理。”红旗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珊说。
据介绍,红旗党建引领共治可视化平台整合了人口管理、事件处置(chǔzhì)、民生服务、数据分析等模块,实现(shíxiàn)了社区治理的“一网统管”。平台与公安、民政(mínzhèng)、人社等部门数据共享(shùjùgòngxiǎng),构建了社区“数字孪生”体系。通过平台,居民可以便捷享受各类服务,管理部门可以科学决策、精准(jīngzhǔn)施策。
“以前,办个居住证明要排半天队(duì)。现在,刷身份证一分钟搞定。”在红旗社区智慧服务大厅,居民王金秀通过(tōngguò)自助服务机办理完业务,连连(liánlián)点赞。
“自助服务机连接着(zhe)社区网络服务平台,整合了养老、就业、社保等多项公共服务,居民(jūmín)凭身份证即可办理90%以上的(de)高频事项。”张珊介绍。
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(tōngguò)数字沙盘实时掌握辖区党组织、共建单位、个体商户、重点人群等的相关信息,老年人(lǎoniánrén)通过智能手机预约理疗服务……这些(zhèxiē)场景已成为红旗社区居民生活的日常。
张珊介绍(jièshào),这一(zhèyī)变化得益于红旗社区通过“网格化管理、智慧化服务、联动式共建”,将优质服务精准嵌入社区肌理。
今年以来(jīnniányǐlái),红旗社区(shèqū)工作人员已累计走访群众2363次,上传办结事件3849件。
“群雁齐(qúnyànqí)飞”将矛盾化解在源头
“小雁帮忙有高招,头雁领队志气豪。邻里矛盾耐心调,和谐(héxié)之花处处娇……”这首在王益区七一路街道云梦堤社区(shèqū)广为传唱(chuánchàng)的顺口溜,折射出云梦堤社区基层治理的新图景。
在云梦堤社区小雁调解工作室,“进百家门、知百家情、解百家忧(jiāyōu)”的大字标语格外(géwài)醒目。
“我们(wǒmen)组建了(le)一支由18名党员骨干、专业社工和网格员组成的(de)调解(tiáojiě)队伍。他们日处理2起至3起纠纷,每个调解员都是社区‘活地图’。”云梦堤社区党支部书记卢康飞说,“老蒋熟悉物业法规,小艳擅长心理(xīnlǐ)疏导,老田头是管道专家……他们充分发挥人熟(rénshú)、地熟、技熟的‘三熟’优势,服务32个老旧小区,通过排查隐患、解决纠纷、了解诉求、化解矛盾等,抓实源头预防化解,攻坚突出矛盾问题,实现了矛盾纠纷早(zǎo)发现、早介入。”
“调解不是和稀泥,要找到法理情的(de)平衡点。”说起前不久处理(chǔlǐ)的心河湾小区渗水纠纷,卢康飞记忆犹新。当时,面对僵持不下的邻里双方,调解团队连续3天勘查现场,组织4次协商会议,最终(zuìzhōng)拿出责任方赔偿(péicháng)、物业建立定期巡检制度的解决方案。
如今在云梦堤(dī)社区,“有事找小雁”已成为居民共识。今年以来,社区通过“线上云调解+线下(xiànxià)调解室”双平台运作,开设(kāishè)法律讲堂17期,培育“楼栋调解员”45名,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3%。
“基层是国家治理的‘神经末梢’,必须坚持以人民(rénmín)为中心,用‘绣花功夫(gōngfū)’织密(zhīmì)治理网络。”王益区委(qūwěi)政法委书记付广建表示,将持续深化‘一引三化、五联共治’,推动治理重心下移、资源下沉、服务下延,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,更好服务全区人民。


五月二十八日,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街道柿树沟社区党委副(fù)书记和彩梅(右一)与网格员毛云侠(左一)向群众宣传安全知识(zhīshí)。
本报记者 屈荔鹏文/图(tú)
矛盾纠纷化解率达(lǜdá)99.2%,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;老旧小区(xiǎoqū)焕新,背街小巷变身网红打卡地……
铜川市王益区(wángyìqū)构建以党建为引领,以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、信息化支撑为平台,以网格联建、治安联防、矛盾联调、服务联动、新风联树为(liánshùwèi)举措(jǔcuò)的(de)“一引三化、五联共治”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,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荣获2024年度“全省平安区”称号(chēnghào)。
“刘叔,天然气用着还顺手(shùnshǒu)不?再帮您检查一下管道。”5月28日上午,在王益区(wángyìqū)王家河街道柿树沟社区,网格员毛云侠来到居民刘守朝家(cháojiā)回访。
之前,在(zài)入户走访时(shí),毛云侠得知刘守朝家有安装天然气的需求,就将这件事记在“民情台账”上,并上报社区协调相关部门为(wèi)他解决了问题。
“建立‘民情台账(táizhàng)’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(pàn)问题(wèntí),化解邻里矛盾纠纷,这是柿树沟社区网格员的日常工作(gōngzuò)。”柿树沟社区党委书记贺占宁说,“我们着力构建党建引领、社区联动、多方参与、互联互动的社区治理格局,探索‘部门联调、网格微调、法律促调、平台智调、善治心(shànzhìxīn)调’的‘五调工作法’就地化解矛盾纠纷。”
柿树沟社区多方联动,设立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室、“和为贵”工作室、心理咨询室、公共服务窗口。截至去年底,社区矛盾化解率达(lǜdá)100%,为群众解决道路维修(wéixiū)、困难救助等(děng)实事100余件,居民满意度(mǎnyìdù)达99%。
“去年(qùnián),王益区通过‘民生事项上门(shàngmén)办、困难救助上门帮(bāng)、特殊群体上门管’的服务(fúwù)方式,帮助特殊群体解决问题90余次,发放连心卡3万余张,收集(shōují)群众心愿1436条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3件,用实际行动在小网格中绘制暖心画卷。”王益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左程娟说。
走进王益区红旗(hóngqí)街街道红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红旗党建(dǎngjiàn)引领共治可视化平台、红旗社区网格数字沙盘格外醒目,辖区地形、主要(zhǔyào)单位、人员构成一目了然。
“这是(zhèshì)我们社区的‘最强大脑’,能通过数据汇聚、分析、研判,实现精准化(huà)、智能化社区治理。”红旗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珊说。
据介绍,红旗党建引领共治可视化平台整合了人口管理、事件处置(chǔzhì)、民生服务、数据分析等模块,实现(shíxiàn)了社区治理的“一网统管”。平台与公安、民政(mínzhèng)、人社等部门数据共享(shùjùgòngxiǎng),构建了社区“数字孪生”体系。通过平台,居民可以便捷享受各类服务,管理部门可以科学决策、精准(jīngzhǔn)施策。
“以前,办个居住证明要排半天队(duì)。现在,刷身份证一分钟搞定。”在红旗社区智慧服务大厅,居民王金秀通过(tōngguò)自助服务机办理完业务,连连(liánlián)点赞。
“自助服务机连接着(zhe)社区网络服务平台,整合了养老、就业、社保等多项公共服务,居民(jūmín)凭身份证即可办理90%以上的(de)高频事项。”张珊介绍。
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(tōngguò)数字沙盘实时掌握辖区党组织、共建单位、个体商户、重点人群等的相关信息,老年人(lǎoniánrén)通过智能手机预约理疗服务……这些(zhèxiē)场景已成为红旗社区居民生活的日常。
张珊介绍(jièshào),这一(zhèyī)变化得益于红旗社区通过“网格化管理、智慧化服务、联动式共建”,将优质服务精准嵌入社区肌理。
今年以来(jīnniányǐlái),红旗社区(shèqū)工作人员已累计走访群众2363次,上传办结事件3849件。
“群雁齐(qúnyànqí)飞”将矛盾化解在源头
“小雁帮忙有高招,头雁领队志气豪。邻里矛盾耐心调,和谐(héxié)之花处处娇……”这首在王益区七一路街道云梦堤社区(shèqū)广为传唱(chuánchàng)的顺口溜,折射出云梦堤社区基层治理的新图景。
在云梦堤社区小雁调解工作室,“进百家门、知百家情、解百家忧(jiāyōu)”的大字标语格外(géwài)醒目。
“我们(wǒmen)组建了(le)一支由18名党员骨干、专业社工和网格员组成的(de)调解(tiáojiě)队伍。他们日处理2起至3起纠纷,每个调解员都是社区‘活地图’。”云梦堤社区党支部书记卢康飞说,“老蒋熟悉物业法规,小艳擅长心理(xīnlǐ)疏导,老田头是管道专家……他们充分发挥人熟(rénshú)、地熟、技熟的‘三熟’优势,服务32个老旧小区,通过排查隐患、解决纠纷、了解诉求、化解矛盾等,抓实源头预防化解,攻坚突出矛盾问题,实现了矛盾纠纷早(zǎo)发现、早介入。”
“调解不是和稀泥,要找到法理情的(de)平衡点。”说起前不久处理(chǔlǐ)的心河湾小区渗水纠纷,卢康飞记忆犹新。当时,面对僵持不下的邻里双方,调解团队连续3天勘查现场,组织4次协商会议,最终(zuìzhōng)拿出责任方赔偿(péicháng)、物业建立定期巡检制度的解决方案。
如今在云梦堤(dī)社区,“有事找小雁”已成为居民共识。今年以来,社区通过“线上云调解+线下(xiànxià)调解室”双平台运作,开设(kāishè)法律讲堂17期,培育“楼栋调解员”45名,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3%。
“基层是国家治理的‘神经末梢’,必须坚持以人民(rénmín)为中心,用‘绣花功夫(gōngfū)’织密(zhīmì)治理网络。”王益区委(qūwěi)政法委书记付广建表示,将持续深化‘一引三化、五联共治’,推动治理重心下移、资源下沉、服务下延,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,更好服务全区人民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